逸周书·卷四·世俘解译文

四月初七乙未日,武王成了国君。奉命征伐的将领从四方归来,汇报伐殷的战果。至此,武王始有天下。

一月十六丙午,第二天丁未,武王带兵从宗周来,又起兵出发,去征伐商纣王。

到了二月初一,过五天甲子日早上到了商都,杀了商纣王,捉了那些邪恶大臣近百人。

太公望受命阻击纣党方来,丁卯初八归至王所,汇报杀敌及生俘者。初九戊辰,武王于是烧柴燎祭天,追祀文王。这一天,武王还任命了带兵的长官。吕他受武王命讨伐戏方。十三日壬申,吕他归至王所,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侯来受武王命伐靡及陈。二十二日辛巳,侯来归至王所,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伯算率勇士誓师,受命伐卫。二十五日甲申,派人向武王汇报杀敌数及生俘者。

庚子日,陈本受武王命伐磨,伯韦受武王命伐宣方,新荒受武王命伐蜀。

乙已日,陈本、荒新带蜀、屠二国君主至,告诉武王,擒了霍国、艾国的君长,俘获了外逃的商朝诸侯臣属四十六人,还取得车子八百三十辆,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百韦至,告诉武王,擒了宣方君主,取得车子三十辆,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百韦

还受命攻打厉国,也派人汇报了杀敌数及生俘者。

在此期间,武王外出狩猎,总擒获虎二十二只,猫二只,麇五千二百三十五只,犀十二只,麓七百二十一只,熊一百五十一只,鼹一百一十八只,野猪三百五十二只,貉十八只,麈十六只,麝五十只,麇三十只,鹿三千五百又八只。

武王向四方征讨,计攻灭九十九国,杀敌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万又二百三十人,总计征服六百五十二国。

在四月二十二庚戌日,武王到达宗周。武王下车后,就让吏佚向上帝献辞。武王命人将纣之邪恶臣百人断手断足,又杀掉抓获的军中小吏及守鼎官,还杀了四十个小氏族首领及他们的守鼎官。

司徒、司马开始祭上帝于南郊。武王在南门中。献上俘虏,生俘皆加号衣,先于死鬼耳朵入城。

武王主持祭祀。太师姜尚背着悬挂商王纣首级的‘白旗和悬挂纣王两个妻子首级的红旗,先于割下的死鬼耳朵进入周庙,并在庙中点起了火堆。

第二天辛亥,在周庙大庭举行祭祀,并向上天用乐。

辛亥这天,武王献上所获殷之九鼎。武王恭敬地手执玉圭,身披法服,敬告天神上苍。

武王未改换祭服就来到周庙。手持黄色大斧,把统治众诸侯国之事敬告祖庙。乐师奏乐九节。武王有功业之祖,从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伯邑考,依次列其神位于庙堂。武王向先辈神位历数殷纣之罪。乐师奏乐,武王手持黄色大斧任命方伯为各方诸侯之长。

壬子这天,武王穿上天子之服,执琰圭,来到周庙。乐师奏乐,武王持黄色大斧任命诸侯。

癸丑这天,献上所俘殷之王士百人。乐师奏乐,武王执琰圭,持黄色大斧,武王执戈守护。王入庙,乐师击金乐《大享》一节。武王拜手稽首,敬礼毕。乐师又击金乐《大享》三节。

甲寅这天,武王以牧野克商事告先王。武王披上赤畤、白畤,乐师奏《武》乐。王入庙,乐师进《万》舞曲,又献《明明》之曲,演奏三节。

乙卯日,乐师演奏《崇禹生启》乐三节。武王的礼仪结束。

过了五天乙卯日,武王就率领众诸侯君长到周庙祭祀,要众诸侯佐助他。杀牛六头,杀羊两只作为祭礼。诸侯君长助祭已毕。武王告于庙堂先祖:“我曾听先父文王讲过,要遵循成汤之典。因此杀了纣王,祭祀我先祖。”武王又告于天神、谷神,说道:“我要承继先父文王的事业,敬望神灵佑助我。”祭祀天神、谷神用牛五百又四头,祭祀山川土地众神用羊、犬、猪二千七百又一只。

商王纣在商都郊外打了败仗。甲子当天晚上,纣王取天智玉五枚佩在身上而纵火自焚。又有众人告武王,纣王焚玉四千之事。五日后,武王命千夫长带人寻找。四千庶玉已于火中销毁,五枚天智玉未销。那天智玉,武王视之如宝物。武王总共得商王宝玉一万四千,佩带玉一十八万。

世俘解

《逸周书》——卷四世俘解

《逸周书》,原名《周书》,在性质上与《尚书》类似,是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旧说《逸周书》是孔子删定《尚书》后所剩,是为“周书”的逸篇,故得名。今人多以为此书主要篇章出自战国人之手。

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惟一月丙午,旁生魄,若翼日丁未,王乃步自于周,征伐商王纣。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则咸刘商王纣,执矢恶臣百人。太公望命御方来,丁卯至,告以馘俘。

戊辰,王遂御循追祀文王。时日王立政。吕他命伐越、戏、方,壬申荒新至,告以馘俘。侯来命伐,靡集于陈。辛巳,至,告以馘俘。甲申,百唶以虎贲誓命伐卫,告以亳俘。

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慓矢宪,告天宗上帝。王不革服,格于庙,秉语治庶国,籥入九终。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维告殷罪,籥人造,王秉黄钺,正国伯。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籥人造王,秉黄钺,正邦君。

癸丑,荐殷俘王士百人。籥人造王矢琰、秉黄钺、执戈王奏庸,大享一终,王拜手,稽首。王定奏庸,大享三终。甲寅,谒戎殷于牧野,王佩赤白畤,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

乙卯,籥人奏崇禹生开三终,王定。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乙巳,陈本命新荒蜀磨,至告禽霍侯、艾侯,俘佚侯,小臣四十有六,禽御八百有三百两,告以馘俘。百谓至,告以禽宣方,禽御三十两,告以馘俘百韦,命伐厉,告以馘俘。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猫二,糜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氂七百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麈十有六,麝五十,糜三十,鹿三千五百有八。武王遂征四方,凡憝国九十有九国,馘磨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亿万有二百三十。凡服国六百五十有二。

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于周,维予冲子绥文。武王降自车,乃俾史佚繇书于天号。武王乃废于纣矢恶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师。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帅、司徒、司马,初厥于郊号。武王乃夹于南门,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师负商王纣,县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于周庙。

若翼日辛亥,祀于位,用籥于天位。越五日乙卯,武王乃以庶祀馘于国周庙,翼予冲子,断牛六,断羊二。庶国乃竟,告于周庙,曰:“古朕闻文考修商人典,以斩纣身,告于天于稷。用小牲羊犬豕于百神水土、于誓社。”曰:“惟予冲子,绥文考,至于冲子,用牛于天、于稷,五百有四,用小牲羊豕于百神水土社三千七百有一。”

益之商王纣于南郊。时甲子夕,商王纣取天智玉琰五,环身,厚以自焚。凡厥有庶,告焚玉四千。五日,武王乃俾于千人,亲爱之四千庶玉,则销天智玉五,在火中不销。凡天智玉,武王则宝与同。凡武王俘商旧玉有百万。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xi8.com/fanyi/1296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苏幕遮·燎沉香》译文及注释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花清润圆正,荷叶

    苏幕遮·燎沉香2022-01-23 20:40
  • 《苏幕遮·燎沉香》赏析一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

    苏幕遮·燎沉香2022-01-23 20:40
  • 《苏幕遮·燎沉香》赏析二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

    苏幕遮·燎沉香2022-01-23 20:40
  • 《苏幕遮·燎沉香》赏析三

    读书求仕,是古代文人普遍的人生选择,一旦踏入仕途,便游宦四方,长期远离家乡,难免不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因此,思乡成为古代诗词中的永恒主题,最能引发天涯游子的共鸣。思乡的情怀往往借

    苏幕遮·燎沉香2022-01-23 20:40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译文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2022-02-09 19:41
  • 《·周家人传第八》译文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周家人传第八2022-02-07 16:49
  • 《赠钱征君少阳》译文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赠钱征君少阳2022-02-07 14:25
  • 《早梅(万树寒无色)》译文

    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 《·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

    ·周本纪第十一2022-02-06 17:41
  • 《·杂传第三十八》译文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为乐营将。王峻年轻时靠擅长唱歌事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克魏博后,张筠放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趟岩经过张筠家,张筠让王峻唱歌助酒,趟岩见

    ·杂传第三十八2022-02-02 18:12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