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象传上·剥译文

《剥卦》的卦象是坤(地)下艮(山)上,好比高山受侵蚀而风化,逐渐接近于地面之表象,因而象征剥落;位居在上的人看到这一现象,应当加强基础,使它更加厚实,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其住所而不至发生危险。“剥落床体先由床的最下方床腿部位开始”,是说先损毁床的基础。基础损坏毁灭了,自然就会有凶险的情况发生,而且还会逐渐扩展波及到上面。“床腿剥掉后,又开始剥落床头”,是因为六二爻没有相应的阳爻援助。由于没有外援,所以导致凶险的情况发生。“虽被剥落,却没有什么灾祸”,是因为六三脱离了上下阴爻的行列,而独与阳爻上九相应,由于它潜藏着阳刚的性质,所以仍然可以免灾祸。“床头剥落完了,又开始剥落床面”,是说已经迫近灾祸了。因为床面剥落损坏,必将危及到床上之人,所以说迫近灾祸了。“像率领内宫之人顺承君主那样得到宠爱”,最终当然不会有什么过失。“君子若能摘食,则如同坐上大车”,是由于百姓愿意拥戴君子;“如果被小人摘食,则必招致破家之灾”,是由于小人终究是不可以任用的。
剥

《易传》——象传上剥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剥床以辨,未有与也。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剥床以肤,切近灾也。以宫人宠,终无尤也。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xi8.com/fanyi/135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译文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2022-02-09 19:41
  • 《·周家人传第八》译文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周家人传第八2022-02-07 16:49
  • 《赠钱征君少阳》译文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赠钱征君少阳2022-02-07 14:25
  • 《早梅(万树寒无色)》译文

    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 《·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

    ·周本纪第十一2022-02-06 17:41
  • 《·杂传第三十八》译文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为乐营将。王峻年轻时靠擅长唱歌事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克魏博后,张筠放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趟岩经过张筠家,张筠让王峻唱歌助酒,趟岩见

    ·杂传第三十八2022-02-02 18:12
  • 《·唐臣传第十三》译文

    周德威字镇速,朔州马邑人。为人勇猛而足智多谋,望见烟尘就能够判断敌军的人数。他的身材高大,笑起来也不改变脸色,人们见了他,都觉得严肃可畏。跟随晋王任骑将,逐渐升迁为铁林军使,跟随晋

    ·唐臣传第十三2022-02-02 16:57
  • 《题红叶》译文

    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感谢勤劳的红叶,到了皇宫外面要好好的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题红叶2022-01-31 23:10
  • 《·世宗纪三》译文

    显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打败淮南贼军。四日,征发丁壮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大城。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八日,御驾从京城出发。十三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

    ·世宗纪三2022-01-30 20:30
  • 《自叙(酒瓮琴书伴病身)》译文

    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