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秦三·薛公为魏谓魏冉译文

薛公田文为了魏国对秦国相国魏冉说:“我听说秦王想要由吕礼来交结齐国,以此来救助天下,您一定会被轻视的。齐国和秦国互相联合去对付三晋,吕礼一定会兼任齐、秦两国的相国,这就等于您交结齐国而加强了吕礼的地位。齐国免除了各国的军事威胁,它一定会深深地仇视您。您不如劝说秦王命令薛她的兵力去攻打齐国。齐国失败了,我愿意把所取得的土地送给您。齐国犬败而晋国强大,秦王惧怕魏国的强大,一定会重用您去交结魏国。齐国给魏国薛邑,而不能抗拒秦国,魏国一定会借重您来交结秦国。这样,您打败齐国建立了功劳,叉凭借魏国加强了您的地位。这么一来,您打败了齐国巩固并扩大了自已的封邑,秦国和魏国就会共同重视您;如果弃国不遭受挫败,吕礼再次被重用,那您一定会非常困窘的了。”

薛公为魏谓魏冉

《战国策》——秦三薛公为魏谓魏冉

《战国策》(IntriguesoftheWarring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

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雠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从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xi8.com/fanyi/13644.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译文

    猿猴啼叫,送行的人已散尽,落日挂在了江头。我独自伤心,而水也自顾自的流。同是被贬的臣子,而你却走得更远。青山过后万里,只有一叶孤舟。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2022-02-09 19:41
  • 《·周家人传第八》译文

    周太祖圣穆皇后柴氏,没有儿子,收养哥哥柴守礼的儿子作为养子,这就是周世宗。柴守礼字克让,因是皇后的亲族,拜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周世宗登位,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检

    ·周家人传第八2022-02-07 16:49
  • 《赠钱征君少阳》译文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赠钱征君少阳2022-02-07 14:25
  • 《早梅(万树寒无色)》译文

    雪花落下,给植物披上了银装,一点颜色的都没有;在南边的树枝上有一些花,没有叶子。在小溪旁我都闻到了香味,抬头一看,只见梅花的影子映在农家的墙壁上。

  • 《·周本纪第十一》译文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皇帝郭威,邢州尧山人。父简,在晋当顺州刺史。刘仁恭攻破顺州,简被杀,子威年少成孤儿,依靠潞州人常氏。潞州留后李继韬募勇士为军卒,威十八岁,以勇力应募。为人争强好胜,

    ·周本纪第十一2022-02-06 17:41
  • 《·杂传第三十八》译文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阳人。父亲王丰,为乐营将。王峻年轻时靠擅长唱歌事奉梁节度使张筠<)唐庄宗攻克魏博后,张筠放弃相州,逃回京师。租庸使趟岩经过张筠家,张筠让王峻唱歌助酒,趟岩见

    ·杂传第三十八2022-02-02 18:12
  • 《·唐臣传第十三》译文

    周德威字镇速,朔州马邑人。为人勇猛而足智多谋,望见烟尘就能够判断敌军的人数。他的身材高大,笑起来也不改变脸色,人们见了他,都觉得严肃可畏。跟随晋王任骑将,逐渐升迁为铁林军使,跟随晋

    ·唐臣传第十三2022-02-02 16:57
  • 《题红叶》译文

    流动的河水为何急急流去,我在深深的皇宫里整日清闲空虚。感谢勤劳的红叶,到了皇宫外面要好好的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题红叶2022-01-31 23:10
  • 《·世宗纪三》译文

    显德三年(956)春正月三日,李谷上奏,在上窑打败淮南贼军。四日,征发丁壮民夫十万人修筑京城外大城。六日,诏令于本月八日前往淮南。八日,御驾从京城出发。十三日,李谷上奏,从寿州领军

    ·世宗纪三2022-01-30 20:30
  • 《自叙(酒瓮琴书伴病身)》译文

    酒瓮琴书终日与日渐衰病的身体相伴,虽然我熟知世道人情但也乐于孤寂清贫。我宁愿安守穷困,做一个天地之间的诗者,决不投身官场,成为世间利禄之人。吟诗作赋时不忘济世救物,可叹的是,世道黑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