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李穆见寄(孤舟相访至天涯)

 
作者: 唐代   刘长卿
【酬李穆见寄】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
(chóu)
()
()
(jiàn)
()
()
()
(zhōu)
(xiàng)
访(fǎng)
(zhì)
(tiān)
()
(wàn)
(zhuǎn)
(yún)
(shān)
()
(gèng)
(shē)
()
(sǎo)
(chái)
(mén)
(yíng)
(yuǎn)
()
(qīng)
(tái)
(huáng)
()
(mǎn)
(pín)
(jiā)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酬李穆见寄译文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你乘着一叶扁舟溯新安江而上,到这偏僻的地方来看望我;一路之上,在白云之下、山岭之间的迢迢水道上艰难地盘桓。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我多么想将这简陋的茅屋打扫干净,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我的房前屋后已生满碧绿的青苔,枯黄的树叶也落满了在我的院落。

参考资料:

1、张在军,张德艳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五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06月

酬李穆见寄注释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shē)
孤舟:孤独的船。
天涯:犹天边。
指极远的地方。
云山:高耸入云之山。
赊:遥远。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柴门:原指用荆条编织的门,代指贫寒之家;陋室。
这里借指作者所住的茅屋。
远客:远方的来客。
青苔:苔藓。
黄叶:枯黄的树叶。
亦借指将落之叶。
贫家:穷人家。
谦称自己的家。

参考资料:

1、张在军,张德艳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五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年06月

酬李穆见寄赏析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刘长卿当时在新安郡(治所在今安徽歙县)。“孤舟相访至天涯”则指李穆的新安之行。“孤舟”江行,带有一种凄楚意味。“至天涯”形容行程之远,和途次之艰辛。不说“自天涯”而说“至天涯”,是作者站在行者角度,体贴他爱婿的心情,企盼与愉悦的情绪都在不言之中了。李穆当时从桐江到新安江逆水行舟。这一带山环水绕,江流曲折,且因新安江上下游地势高低相差很大,多险滩,上水最难行。次句说“万转云山”,每一转折,都会使人产生快到目的地的猜想。而打听的结果,前面的路程总是出乎意料的远。“路更赊”,这三字是富于旅途生活实际感受的妙语。

  刘长卿在前两句之中巧妙地隐括了李穆原唱的诗意,毫不著迹,运用入化。后两句则进而写主人盼客至的急切心情。这里仍未明言企盼、愉悦之意,而读者从诗句的含咀中自能意会。年长的岳父亲自打扫柴门迎接远方的来客,显得多么亲切,更使人感到他们翁婿间融洽的感情。“欲扫柴门”句使人联想到“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的名句,也表达了同样欣喜之情。末句以景结情,更见精彩,其含意极为丰富。“青苔黄叶满贫家”,既表明贫居无人登门,颇有寂寞之感,从而为客至而喜;同时又相当于“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的自谦。称“贫”之中流露出好客之情,十分真挚动人。

  将杜甫七律《客至》与此诗比较一番是很有趣的。律诗篇幅倍于绝句,四联的起承转合比较定型化,宜于景语、情语参半的写法。杜诗就一半写景,一半抒情,把客至前的寂寞,客至的喜悦,主人的致歉与款待一一写出,意尽篇中。绝句体裁有天然限制,不能取同样手法,多融情入景。刘诗在客将至而未至时终篇,三四句法倒装(按理是“青苔黄叶满贫家”,才“欲扫柴门迎远客”),使末句以景结情,便饶有余味,可谓长于用短了。

参考资料:

1、杨旭辉唐诗鉴赏大辞典:中华书局出版社,第1版(2011年8月1日)

《酬李穆见寄(孤舟相访至天涯)》作者

刘长卿简介刘长卿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