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解析

在孟子这里,自暴自弃指自己不愿意居仁心,行正义,而且还出言说毁礼义的行为。稍加引申,也就是自己不愿意学好人做好事而自卑自贱,自甘落后,甚至自甘堕落。这就是成语自暴自弃”的意思,只不过我们今天使用这个成语时,多半指那些遍受挫折后不能重新振作的人罢了。

从孟子宣传推广仁义道德的本意来看,他的这一段文字是非常优美而具有吸引力的。我们今天动辄就说寻找“精神家园”,而孟子早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仁,人之安宅也。”仁,是人类最安适的精神住宅、精神家园,你还到哪里去寻找呢?我们今天动辄就劝人走光明大道,而孟子早已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义,人之正路也。”义,是人类最正确的光明大道,你为什么还不去走呢?所以,孟子非常动感情地说:“旷安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孟子这一段劝人不要自暴自弃的文字,真应该在劳改农场、少管所、自新学校的大墙上广为书写啊!

第十节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xi8.com/fanyi/1940.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赏析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

  • 《商鞅》生平

    早年生活商鞅年轻时喜欢刑名法术之学,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很大。他向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商鞅年轻有才,可以担任国相治理

    商鞅2022-01-23 16:36
  • 《商鞅》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长篇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中,商鞅于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辞鬼谷孙膑下山》登场,前期经历与《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差别不大。在第八十九回《马陵道万弩射庞涓

    商鞅2022-01-23 16:35
  •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译文及注释

    孟子说:“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谈什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可以和他有什么作为。所言谈的不是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就称之为自己损害自己;自身不能辨别仁爱和使用最

    孟子2022-01-23 16:34
  • 《商鞅》纪念建筑

    商鞅墓商鞅墓,又名商君墓。商鞅被车裂后,法家的后学者收殓商鞅的遗骨准备偷运回商鞅故里卫国安葬,在黄河德丰渡口被秦国守军截获,当地百姓与守军便将商鞅遗骨草草埋葬于附近的秦驿山之下,后

    商鞅2022-01-23 16:34
  •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注释及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 《商鞅》影响

    法家思想商鞅在变法之争时提到的“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就成为了秦国政治的指导原则,使秦国领先于山东六国。其次,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坚决贯彻了

    商鞅2022-01-23 16:32
  •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读解

    孟子接着分析了失去天下的原因,那就是自暴自弃。至此,孟子的人生价值观已表现得很明显了,自暴自弃的人是没有人生价值的。因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就是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才能较好地

    孟子2022-01-23 16:32
  • 《季梁谏追楚师》解析

    本篇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的关系的一种新的进步主张:民是主体,神是附属。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类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先

    季梁谏追楚师2022-01-23 20:47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