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七卷·速战解析

本篇以《速战》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的攻城作战应取速战速决的指导原则问题。它认为,对于兵少粮多、外有强援的守城之敌,只有采取速攻战法,才能便于取胜。实战的历史经验表明,在攻城作战中,究竟是采取缓攻,还是采取速攻?这要依据敌我双方力量对比情况和战场态势的实际情况而定。敌人粮多且有外援,其兵力虽少,但利于凭恃坚城持久固守。故对此种守城之敌,进攻者如果缓攻久拖,兵力虽优,但极易师老兵疲,反为敌人所乘;进攻者如能以优势兵力乘敌外援尚未来到之前,采取速战速决,则容易战胜此守城之敌。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围攻孟达的上庸之战,就是体现速攻取胜指导原则的一个成功战例。孟达原为蜀将,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七月,叛蜀降魏,被委以新城太守而驻兵于上庸城。后在蜀相诸葛亮的策动下,又“阴许归蜀”(见《资治通鉴·魏纪二》,下同)。司马懿在获悉孟达“欲举兵叛”的情报后,一面“以书慰解之”,企图稳住孟达;一面组织兵力,准备立即进讨。当时,魏军诸将皆认为孟达已与吴、蜀联络,不可速攻,只“宜观望而后动”(见《晋书·宣帝纪》)。但司马懿却与诸将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孟达反复无常,乘其犹豫不决之际,迅速出兵,突然进攻,是完全可以取胜的。于是,司马懿于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十二月,集中四倍于孟达军的优势兵力,亲自统率自宛城西进,“倍道兼行”,一千二百里的路程,仅用八天时间即进抵上庸城下。然后,分兵八道发起进攻,仅十六天即迫使孟达部下不得不斩达首而开城投降。此战,从其长途行军到攻占上庸,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告胜利了,可谓速战速决的典型战例。后来,司马懿于景初二年(公元238年)进攻公孙渊的辽东作战中,曾就其对孟达作战为何采取速攻取胜的指导原则问题,向其随军司马陈珪作过很好说明。他说:“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见《晋书·宣帝纪》)司马懿能够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原则和方法,此种恰到好处的作战指导,无疑是其战胜攻取的重要原因。这是值得用兵者很好效法的。
速战

《百战奇略》——第七卷速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凡攻城围邑,若敌粮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则胜。法曰:「兵贵拙速。」

三国,蜀将孟达降魏,遂领新城太守,未几,复连吴附蜀以叛魏。司马懿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蜀交结,宜观望而后可。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当及其未定,促而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吴、蜀各遣将救达,懿乃分兵拒之。初,达与诸葛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时,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将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上庸城三面阻水,达于外为木栅以自固。懿渡水,破其栅,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辅等斩达首,开门以降。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xi8.com/fanyi/3825.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百战奇略·第七卷·速战》译文

    大凡围攻城邑的作战,如果守城之敌粮多兵少,且有外部援助,可以采取快攻速决,就能(乘其外援未到而)取得胜利。诚如兵法所说:“用兵最为宝贵的是,宁肯指挥笨拙但求速胜。”三国时期,蜀国将

    百战奇略2022-01-23 20:27
  • 《季梁谏追楚师》解析

    本篇反映了春秋时代对于民和神的关系的一种新的进步主张:民是主体,神是附属。所以好的君主必须首先做好对民有利的事,然后再去致力于祭祀神祇一类的事,即“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先

    季梁谏追楚师2022-01-23 20:47
  • 《河广》解析

    这首诗应该是客居卫国的宋人表达自己还乡心情急迫的思乡诗作。诗文内容简单,诗义明显,需要解释的地方并不多。大家在欣赏这首诗时一定注意到了它的夸张修辞手法,这是中国文学的一种传统。“朝

    河广2022-01-23 20:45
  • 《信陵君救赵论》解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唐顺之的

    信陵君救赵论2022-01-23 20:44
  • 《段太尉逸事状》解析

    全文通过段秀实勇服郭唏、仁愧焦令谌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塑造了这位正直官吏的形象,表现出一个关心人民、不畏强暴,并能知机于事先,临财不苟取的旧时代的优秀人物形象。全文可分为

    段太尉逸事状2022-01-23 20:43
  • 《殷其雷》解析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

    殷其雷2022-01-23 20:43
  • 《将苑·卷二·厉士》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将领必须善于激厉将士,按现在的说法就是要充分调动起将士的积极性。将士用命,才能取胜,这是不言而喻的。文章不但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作者提了五条激励将士的办法,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北狄》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正确地分析了北方游牧民的特性,并比较了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的优劣,从而提出了守边之道:派良将戍边,训练精兵实行屯田策略,以逸待劳,待机破敌。诸葛亮没有亲自对付过北狄,但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西戎》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西域少数民族“勇悍好利”,并从其生活环境等条件,分析形成这种性格特点的原因。文章又进一步指出,西域“地广形险”的地理特点,因而提出对策:“候之以外衅,伺之以内乱”才

    将苑2022-01-23 20:42
  • 《将苑·卷二·南蛮》解析

    本篇文章明确指出,南蛮有许多民族,不易教化,爱结朋党,但稍有不满又互相攻打。而且这些民族居住分散,聚分不定,为人贪心,却很勇敢。南蛮居住区春夏常流行传染病。针对这些情况,诸葛亮指出

    将苑2022-01-23 20:42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