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怅望送春怀

 
作者: 宋代   苏轼
【南乡子】
集句
怅望送春怀。
(杜牧)
渐老逢春能几回。
(杜甫)
花满楚城愁远别,(许浑)
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刘禹锡)
吟断望乡台。
(李商隐)
万里归心独上来。
(许浑)
景物登临闲始见,(杜牧)
徘徊。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

()
(nán)
(xiāng)
()
()
()
()
(chàng)
(wàng)
(sòng)
(chūn)
怀(huái)
()
()
()
()
(jiàn)
(lǎo)
(féng)
(chūn)
(néng)
()
(huí)
()
()
()
()
(huā)
(mǎn)
(chǔ)
(chéng)
(chóu)
(yuǎn)
(bié)
()
()
(hún)
()
(shāng)
怀(huái)
()
(kuàng)
(qīng)
()
()
(guǎn)
(cuī)
()
(liú)
()
()
()
(yín)
(duàn)
(wàng)
(xiāng)
(tái)
()
()
(shāng)
(yǐn)
()
(wàn)
()
(guī)
(xīn)
()
(shàng)
(lái)
()
()
(hún)
()
(jǐng)
()
(dēng)
(lín)
(xián)
(shǐ)
(jiàn)
()
()
()
()
(pái)
(huái)
()
(cùn)
(xiàng)
()
()
(cùn)
(huī)
()
()
(shāng)
(yǐ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南乡子·怅望送春怀译文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身体逐渐变老又有几回能再逢见春。楚城繁花什锦心里却伤愁远方离别,非常感伤。更何况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在望乡台断断续续的吟诵,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此时归心万里,同筵的诸君,又何人会此登临之意,辗转徘徊,反思内心。相思之苦,心如寒灰。

参考资料:

1、谢真元主编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第531页
2、林力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315页

南乡子·怅望送春怀注释

(chàng)望送春怀。
渐老逢春能几回。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
何况清丝急管催。
怅望送春怀:渲染对酒伤春的情话。

吟断望乡台。
万里归心独上来。
景物登临闲始见,徘(pái)(huái)
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寸相思一寸灰:结尾之笔取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之二。

参考资料:

1、谢真元主编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第531页
2、林力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315页

南乡子·怅望送春怀赏析

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景物登临闲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花繁叶盛的春日虽好,然而它终会远去,惆怅地望着手中这杯送春酒,心里涌起的伤春之情比酒更浓郁,千回百转,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由春日的归去不由联想到自己年华的流逝。“渐老”,谓逐渐衰老,语调悲哀沧桑。“逢春”,忽一喜,词情上扬。“能几回”,情绪再次跌落,由扬而抑,更显悲怆,人已衰老,有生之年还能看到几个春天。一句之中一咏三叹,笔法缠绵而苍老,正是苏轼贬谪黄州哀伤心情的写照。

  “花满楚城愁远别,伤怀。何况清丝急管催。”作者所处之时节恰是盛春,繁花似锦,故日“花满”。楚城,正是作者贬谪之地--黄州。词人流离飘零于此,远离故乡和亲人,怎能不满怀愁绪深如海。在万红飘香的季节里,词人不仅没有感受到春的蓬勃和喜悦,反而备觉凄凉难耐,完全是基于受打击、遭放逐的现实原因。此深层次的意蕴悄然表露,使其伤春之情更加意味深远。“伤怀”二字极有分量,淋漓尽致地概括了词人伤春意愁离别的种种凄苦之情。且这二字为作者自述,它将所集唐人诗句熔铸为一体,表现出古为今用的绝妙之处。伤别之人本已悲哀不堪,哪里还禁得住送行酒宴上清丝急管奏出的别离之音。“何况”两字,尽显不胜悲情之态。词人在上片结尾处用此句,其沉痛心情不言而喻。

  “吟断望乡台。万里归心独上来。”下片词人着重抒写自己思念故土之情。这里虽然只取原诗下旬,实际上句诗意亦隐含其中。词人即使四处飘零宦游,却终不曾忘却西蜀--他的家乡,更何况愈往南走离故土愈遥远。登高饮酒之际,岂能不倍加思念家乡。一个“断”字形象地描绘了其望乡情切的心态。词人纵使与故土远隔万里,却仍然归心似箭,同宴的伙伴们谁能领会这份情怀。“独”字突出了词人孤身漂流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感。

  “景物登临习始见,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原诗两句之中三次用到了“闲”字,苏轼取其诗意,化为己用,意蕴颇深。只因此时了无官职,一身轻闲,悠然从容中登台眺望,才能将这春日的美景尽收眼底。苏轼表面上叙述了自己无官一身轻的悠闲自在,实际深深流露了遭受贬逐,无法作为,一事不成的巨大痛苦。正因为如此,词人才会在此地久久徘徊,不愿离去,其实是那无论无何都挥之不去的烦忧在心头盘旋,时时折磨着他。结句为全词点睛之笔。功业不可建。故土无法还。两种相思,一种愁绪,纠结在一起,令词人辗转反侧,心如寒灰。

  此词落墨于酒筵,中间写望乡,结穴于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反思,呈现出一个从向外观照而返听收视、反观内心的心灵活动过程。由外向转而内向,是此词特色之一。而此词则证明,东坡词横放杰出风格之外,更有内敛绵邈之一体。若进一步知人论世,则当时东坡之思想蕲向,实已从前期更多的向外用力,转变为更多的向内用力。

参考资料:

1、谢真元主编一生必读宋词三百首鉴赏: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2:第531页
2、林力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315页

《南乡子·怅望送春怀》作者

苏轼简介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养的寒门地主家庭。祖父苏序是诗人,父苏洵长于策论,母程氏亲授以书。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还朝......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