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颐卦读解

人间正道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而获是遭天谴的行为。我们的老祖先深明这个大义,在这一卦中反复申明这个道理。

农业社会的生存之道就是如此:奖勤罚懒。qiǎo取豪夺不仅不是生存的长久之计,而且有体于天理良心,应当口诛笔伐,必要时还得以暴力对付暴力。如今社会变了,前进了,但是道理却依然适用,只不过人们对此的理解变得更复杂和深刻了。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发明和使用的专利权,保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是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一道理的延伸和深化。

这也是一种社会正义。它以自然公理为基础,以舆论作为捍卫它的主要手段。现代社会则以法律形式来保证社会正义的实施,任何敢于越轨的人都将受到惩罚。这肯定比古人前进了一大步。可以想见,无论社会怎么前进,这个道理绝不会变,正所谓天变道不变。这大概也算是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之一吧。

颐卦

《周易》——颐卦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山雷颐)艮上震下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shangxi8.com/fanyi/119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推荐

  • 《郎士元》生平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唐代诗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

    郎士元2022-01-23 20:35
  • 《郎士元》作品风格

    集中多投赠送别之作,内容较贫乏。《中兴间气集》称其诗风"闲雅","近于康乐(谢灵运)"。尤擅长五律,如"春色临边尽,黄云出塞多&q

    郎士元2022-01-23 20:35
  • 《周易·颐卦》译文及注释

    颐卦:占得吉兆。研究养生之道,要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初九:你自己放着大量财物,还来窥伺我的衣食。凶险。六二:要解决生计问题,就得在山坡上垦荒开田。为了生计而去抢劫粮食,凶险

    周易2022-01-23 20:30
  • 《郑伯克段于鄢》读解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

    郑伯克段于鄢2022-01-23 20:43
  • 《子产坏晋馆垣》读解

    仅仅因为国君没有接见,就动怒拆毁了该国客舍的围墙,还以巧妙动听的言辞,说得对方连赔不是,不仅国君出来接见,而且还礼遇有加,满意且满载而归。初看起来还有点过分,有点儿太“那个”了,犯

    子产坏晋馆垣2022-01-23 20:39
  • 《晏子不死君难》读解

    齐庄公为了偷女人而被杀,死得下贱。晏子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这在当时是很有进步意义的。文章三问三

    晏子不死君难2022-01-23 20:38
  • 《中庸·第三章》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

    中庸2022-01-23 20:38
  • 《周易·中孚卦》读解

    这一卦专讲礼仪,以内心虔诚为中心,依次讲了丧礼、宴礼、军礼和祭礼。虽然这些还不是全部礼义,但可见周代礼仪繁多复杂之一斑。不妨说,古人的生活方式是普遍仪式化了的,各种礼仪都为某一特

    周易2022-01-23 20:38
  •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读解

    见不见诸侯,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都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因为这里面有一个价值取向问题,有价值,怎么样都可以见,没有价值,也用不着翻墙和闭门不

    孟子2022-01-23 20:38
  • 《周易·未济卦》读解

    上一卦讲济与不济的转化,似乎意犹未尽,于是这一卦接着申说。理还是那个理,事多半还是那些事,主题还是那个主题,角度还是那个角度。一正一反,既济中有未济,未济中又有既济,于是,功德圆满

    周易2022-01-23 20:38
© 2017-2024 古诗词赏析吧 | 古诗大全 | 诗词名句 | 国学典籍